综合法律
父母可以干涉子女的婚姻吗
日期:2021-07-13 浏览次数:70古代的婚姻观念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那在今天我们国家都提倡婚姻自由,那父母有权利干涉子女的婚姻吗?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父母春节后9次催女孩相亲,父母可以干涉子女的婚姻吗方面的知识,欢迎大家阅读!
【事件经过】
在北京打工的24岁女孩陈雪冰(化名)却仿佛“置身事外”。在她给媒体发来的微信中,满是“冰冷”“寒意”这样的字眼。原因很简单,她收到了地处中原地区老家的父母催促回家相亲的信件,这已是今年的第九封信。“过完年回京后,平均每月3封,信里就那么几句话,我已经不敢往家打电话了,因为交谈的内容只有一个中心——回家相亲”。
在家乡那个相对贫困的山村里,陈雪冰曾是父母最大的骄傲,大专毕业后到北京打工,每个月至少能寄1000元回家。不过,随着时间的打磨,骄傲逐渐成了焦虑,在那个女孩最晚20岁就要结婚的山村,已经24岁的陈雪冰似乎成了异类。
“早婚或许是种种原因造成的风俗,但没有结婚证的早婚,拿什么来保护?”在接受采访的前夜,陈雪冰发来两则微信留言,“或许是在外面看了些,懂了些,我不想经历闹婚的尴尬,这些曾经的平常,现在或许已是糟粕”。
一些地方仍存在早婚现象
陈雪冰的父母并非杞人忧天,在婚事上,他们的大儿子已经“吃了亏”。
大儿子22岁时,老陈才开始替他张罗婚事,这时绝大多数的同龄姑娘早已成婚。
“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,我哥也没太大本事,媒人都不待见。当时媒人就给我爹说过一句话,现在家里条件好的男孩,十七八岁就开始相亲了,像你家这样条件一般的,现在才动手,难。”说起哥哥的婚事,陈雪冰皱起了眉头。
因为被“嫌弃”,老陈觉得很对不起儿子。“当时我爹还说,这不是又回去了。我爷爷那一辈十八九岁就得娶妻生子,是为了尽快传宗接代。到了我爹,农村到处都是倡导晚婚的标语。可没想到,如今,我哥刚22岁就找不到媳妇了。”陈雪冰说。
这几年回家过年,陈雪冰发现,农村相亲订亲的时间大大提前,村里的男孩儿十七八岁就已加入相亲大军,“2014年回家的时候,18岁的堂弟已经订完婚,另一个16岁的表弟正在张罗相亲”。
在陈雪冰看来,村里这种在相亲下结合的婚姻无法和自己定义的婚姻划上等号,“简直就是流水线上的作业,还很有可能是残次品甚至是废品”。
“春节前后,我们陆续回村,就被要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婚姻的所有程序——见面、定亲和认亲、结婚全部走完。”陈雪冰说,哥哥就是先例,“因为女方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,不能领结婚证,办完没有证的婚礼,各自外出打工,双方根本谈不上了解”。
在陈雪冰的家乡,结婚证成为可有可无的“摆设”。
“我看电视剧的时候,知道了‘事实婚姻’这个词。在我们村,就是‘事实婚姻’多,领结婚证的少,因为达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无法领取结婚证。”陈雪冰说。
或许是出于对婚姻的信任,在陈雪冰的家乡,早婚青年在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后,有需要时才会去登记机关登记,领取结婚证。“很多人认为领不领证没什么区别,反正就是在一起过。”陈雪冰说。
陈雪冰的话,在她的小学老师赵斌(化名)那里得到了验证,“我们结婚的时候办了酒席没领证,那时候不够年龄,后来到了年龄也没有领证,领不领证都一样,后来孩子要上学,入学要户口我们才去领结婚证”。
“我们现在还没领取结婚证,因为结婚的时候不够年龄。在村里领不领结婚证没什么区别,用结婚证的地方也不多,也没感觉到不方便。办了酒席举办了婚礼就算结婚了,大家都是这样。”——这是陈雪冰的小学同学郑彤(化名)发来的信息。
这样的早婚习俗,并非个例。此前媒体报道,在云南西南边陲地区,早婚现象仍然很普遍。只在一个村寨中,就能看到数个背着孩子的少女。有些女孩儿嫁人时甚至才12岁。由于不到法定年龄,他们不能领结婚证,婚姻没有法律效力。少男少女们用青涩的“爱情”经营起家庭,更像“过家家”,却又现实地孕育着下一代生命。
【法律解读】
父母没有权利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。
干涉婚姻自由的表现形式:
一、包办婚姻
推荐阅读
- 2021-07-14怀孕女子丈夫离世被要求嫁大哥
- 2021-07-13父母可以干涉子女的婚姻吗
- 2021-07-13女生下跪向一女士求婚,同性婚姻能否合法化
- 2021-07-1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怎么办